close
這次去的地點還在省內,不過已經到另一個市區了
話說2010年冬季奧運就在加拿大,而且也是BC省
地點就在著名的滑雪勝地- Whistler
不過這次去的地方不是北邊的Whistler  
而是往東邊,車程六小時的Big White
去Whistler要開大概兩個小時的車,夏天路況好有些路段可以直上兩百吧...車夠好的話
不過那些路真的就像Need For Speed裡面的一些路線(這也是加拿大EA做的Game喔)

我們是跟著UBC的台灣社團一起報名的,原先以為不過幾十個人吧
出發當天一早八點半到了UBC就看到長長一排遊覽車,大約十多台
又看到在旁邊等待的學生們,每個人都帶著他們的雪具(ski or snowboard)
如果一台遊覽車坐滿有50個人,那麼今天將會有五百多人進駐Big White
台灣大學生們即將佔據Big White山頭(That's too bad... uh, I mean awesome! )
Big White雖然商店的數目跟種類無法與Whistler相比,
不過那邊的山真的是非常的大,而且各種難度的路線都很豐富,
也難怪那裡的發展越來越繁榮。

再來簡單介紹一下Snowboard and ski
以前說到滑雪,馬上就想到影像:
腳下踩著兩片細長的板子,前端翹翹的,手裡還拿著兩根棍子...(怎麼好像波爾茶的廣告詞)
不過那只是眾多雪上活動之一
ski早在十九世紀就被發明出來,是人類最早用來在冰雪地面上行動的交通方式
例如我們熟知的雪橇,所以接觸到的資訊裡就主要都是ski
而且類似原理的另一項運動就是skate,溜冰
台灣雖然沒有冰,但溜冰鞋、直排輪這些可是現在當紅的運動。
滑板也是有人玩,不過在台灣還不是那麼普遍,
而且,許多人只是服裝走滑板風,並不見得真的在玩... 
還有一個因素,ski, skate, rollerskate
這些都是兩隻腳各穿一個,而且行進方向是符合人類直覺的,也就是正面朝前,
在剛開始接觸的人可能比較容易接受,而且在變換方向的時候比較沒有那麼害怕(?)
But,
snowboard就類似skateboard(滑板)
但不一樣的是,snowboard兩隻腳都被固定在板子上,滑板就沒有了
還有snowboard板子體積大的多,長度140-190公分都有,寬度30公分左右,
看使用者體型跟滑的Style決定不同板子,競速用的板子就很長
但現在最普遍的是比較短,轉向靈活的Freeride跟Freestyle板子
相同的是行進的時候人是站側邊的,
光是憑想像,可能就覺得ski那種兩腳分開的比較直覺,也較貼近人類本能吧
滑板我是一直都覺得很難,尤其看影片中那些高手板子翻來翻去,人又跳來跳去的
怎麼板子都還是待在他們腳底下,這是我覺得很佩服的地方

既然Snowboard一開始感覺不容易,但為什麼我還是選擇了snowboard呢?
其實是因為身邊的朋友們都跟我說snowboard比較好玩,而且並沒有那麼難學
當然也有很多人說他們一開始怎麼都站不穩,練了很久才能站起來
不過抱著不玩可惜的心態,相當不怕死的就報名了Big White的活動(現在想起來還真勇敢)
但感謝教會弟兄的愛心,有人擔心我都沒玩過就直接去BW三天恐怕會死在那邊(現在了解,不是累死就是摔死吧...)
所以就在Season一開始開放滑雪,也是第一週降大雪的週末
就決定去離Vancouver不遠的Cypress練習練習,他們也可以去暖身一下
(而且我剛完成學校一些很大的作業,正好有空檔去放鬆放鬆)
星期六晚上去找David借用具,也在他家客廳速成式的補習一些基本要訣
那天的雪太大,大到要離開時還得鏟雪才能把車子開出去,不然只能原地空轉(這其實滿恐怖的阿)
星期天一早去到山上,因為突然來到的大雪,整條山路來不及鏟雪,大家都開的小心翼翼
因為輪胎沒辦法一直抓在地面,嚴重的時候坐在車裡都感覺的出來,車子在飄來飄去...(不過kenken開車很小心,沒問題)
那次練習了一整個白天,只有基本的練習減速跟平衡,連轉彎都不順,所以只會直直的一直衝下去
等到很快要減速的時候已經很難控制了,所以都是碟(跌)煞的...
還好那時候雪很新很軟,摔在上面完全都不會痛阿
但至少有個還不錯的起頭,回家肌肉酸痛了兩天,這就是第一次snowboard的經驗。

學校假期開始之後,很想找時間再練習一次,不過一直沒有辦法如願
星期三一早,相當newbie的我就跟著大家一起前往Big White,這下就船到橋頭自然直了
車子開了非常久才到目的地,我們還很烏龍的因為錯誤資訊,行李放到別車,
又花了一些時間才把我們的所有東西都拿回來,包括衣物、食物還有最重要的板子
一到房間放下行李,沒想到大家就要先開始去night ski了...還沒吃晚餐呢...不過也不是怎麼餓
費盡力氣穿好全身裝備之後,還有一大堆護具
(最累人的就是穿鞋子了,因為要綁的夠緊很合腳才不會受傷,但是鞋子很硬,傳統綁帶設計的會拉到手痛而且很喘)
站上了滑雪道,一切感覺變得非常陌生,而且那邊的雪被很多人滑過變得很硬,幾乎是冰
摔太用力可是會內傷了... 加上之前也還沒有練得很熟,但附近新手也很多,不會太丟臉
還好有全套的護具,不然會傷的更重吧...
才短短不到兩個小時的night ski算是小小的暖身一下,讓身體恢復一些記憶(我好像沒多少記憶...)

第二天才真正是嚴酷考驗的開始,不過就是要這麼極端的情況下,潛能才會被激發阿
我們住的地方在地圖上的右邊中下方,但這天要從地圖的右邊滑到做左下角,再搭另一個纜車上到山上
說到這裡忍不住小小抱怨兩句:
那些老手們還真夠放心的阿,把我們新手丟在後面慢慢摔,自己都不知道滑去哪囉...(我好像講了三句)

還在新手的狀態下,有很多動作還不能運用自如
以我自己為例,我是右腳在前的(稱為Goofy,左腳在前叫Regular...真不公平,但算了)
當要向右邊轉向的時候,身體就要往後傾斜,並以右腳為軸心將左腳向前擺動
這時候就會轉成正面朝前方,這樣是比較容易控制的,因為看得到前面比較不怕
所以剛開始最常用的煞車減速就是用這種方式,身體轉成正面朝前,膝蓋微蹲保持平衡,並且一定要記得板子前端要翹起來
如果板子沒有翹起來(也就是腳尖感覺是勾起來)那麼就會卡到地面絆倒當場仆街
那這樣想像,背面方向的煞車就是反過來了...
變成背向,就是倒退了,這種姿勢很不習慣,重心抓不太到,加上看不見前方,要克服心裡障礙是滿不容易的
基本上兩個方向的減速法都要運用自如,因為各種不同的情況都會用得到,才能應變自如
新手通常都是直直衝,等到覺得很快受不了的時候才煞車,或跌倒
但是根據我的觀察,那些老手們都是採用連續的正反兩面減速,讓自己的滑行路線變成S形,這樣就不會快過頭了
不過必須很熟練重心的轉換才不會轉一轉就摔倒了。
只要遇到比較大的下坡,就可以看出每個人的工夫如何了~ 因為新手只敢正面朝前的煞車
所以路線就是Z形,先右腳在前,橫向滑到右邊,然後煞車減速,再換成左腳在前,橫向滑到左邊,煞車,再滑到右邊...如此反覆
這種方式稱為"落葉飄" 真是相當貼切阿,不過這也是保險的方式阿,畢竟安全第一嘛
等到技術熟練了,就可以滑大S形。都固定用一隻腳在前,左轉右轉,速度比較快,所以要技術熟練才辦得到

另外在重心的放置上,還有一個違反人類本能的地方
就是重心要放在前,因為下坡的關係,感覺身體是整個向前傾的
人站在斜坡時的本能就是會把重心往後放以保持身體的直立
但是在snowboard的時候這麼做只會更加無法控制,必須克服本能上的感覺
大膽的把重心往前一放,就會發現不管是轉向、減速...等 都變得輕鬆許多
Free your mind... 是的,就像駭客任務裡要跳過大樓那樣的簡單

第二天相當漫長,不知道滑了幾個小時才從山的這頭滑到另一頭
但更慘的是,等滑到下面已經有點想回去休息,但要回去還是得再滑上一段相當長的路
在沒有人帶路的情況下,我們新手組的兩人不斷摔到路邊休息,順便看地圖研究路線,
加上那天後來霧很濃,能見度只有十五公尺吧?反正就是根本看不見前面的路往哪邊囉
常常滑到岔路口發現要轉另一邊,但已經錯過那個坡度,只好慢慢爬過去
可是身邊還是許多人快速的呼嘯而過,我們都沒看到路標呢,他們是怎麼辦到的?(果然在Matrix的世界裡是不需要眼睛的)
滑一滑、摔一摔、坐一坐、喘一下,講講話,找路標,看地圖,還有走錯路
有些路口真的讓人很困惑該怎麼走,後來走的路線跟原本計畫的根本不同,有一段還走到難度比較高的
對我們新手來講真的是太殘酷啦
又累又有點受傷,費盡千辛萬苦,終於回到我們的condo了... 中間的辛苦就不用敘述了,反正累翻啦
不過下午我不小心摔到手,結果手肘扭傷,晚上還是先休息吧...在房間冰敷,又睡了個大覺~

第三天...哇 天晴了!  非常好的天氣,
手動一動,發現好像沒那麼嚴重,決定裝備穿一穿,好好把握這最後一天的時光阿,而且天氣又超棒的
現在非常高興第三天決定繼續滑,因為我們在一個下纜車的地方拍了張很棒的團體照,成為這次旅行美好的回憶
雖然左右轉向的控制技巧還不熟練,不過在平坦寬闊的滑道上已經是輕鬆愉快了
去過了這麼棒這麼大的Big White,再回到Cypress真的就覺得滑道好短阿...
Big White極佳的雪況、廣大的山頭、美麗的風景,讓我人生第一個snow season寫下了多彩的一頁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NathanPostArt 的頭像
    NathanPostArt

    Nathan PostArt 生活簡單的時候才能看出品質

    NathanPostA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