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日前與我們神訓時期某某公開的祕密社團社長在談論道理,
(我們那個時期的都知道是誰吧...心照不宣阿)
提起有沒有聽到哪些有意思的講道,於是從這裡開始了一連串的反省與思考。

為什麼有的講道那麼深刻,那麼震撼,那麼有衝擊,那麼有生命力,那麼的深入人心;
為什麼同樣的道理在不同人口中講出來,聽者的感受差異那麼大?
很多人都已經是多年的資深信徒,聽過的講道有多少篇?
如果說每星期參加安息日、晚間聚會、或團契等等,
那麼一個星期52週加上佈道會、靈恩會、講習會、神學班等一些特殊場合或活動,
一年下來少說也有兩百幾十篇甚至近三百篇的講道,那麼只要維持這樣的聚會頻率,
最少四年,就會聽過千篇以上的講道,那到底是每篇各有滋味,還是千篇一律呢?
如果是後者,那就是自己要檢討,要好好的翻土掘地,才不會讓天國的種子枯乾掉,或被飛鳥吃了。
雖然聽道的反應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,但結果卻是很清楚,要從中得到生命

一個聽過千篇以上道理的信徒,在知識上應該已經非常豐富(如果沒有健忘症的話)
但是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,就算過了十年之後,卻不覺得他們的生命有更加豐富?
難道聚會中領受的靈糧沒有滋潤到他們的生命嗎?
其實不是道理沒有功效,而是領受的人沒有好好的吃飯。
聚會領受的,就是一道新鮮營養的美食,但不管食物再好再漂亮,也是要吃下去才能吸收。
就好像我們在魚市看到一條剛剛捕獲的肥美黑鮪魚,
重金買下之後,回家一定是立即享用,以免失去鮮度,味道就不好了。
應該沒有人把魚買回家以後是擺在玻璃櫃裡打上美術燈欣賞吧?

說到聽道,很多人都已經具有專家級的鑑賞力,
看到題目,或聽到引言就已經暗自評判這篇講道的好壞。
但可惜的是,這等人就算再會挑選好道理,卻一點益處都沒有,
因為最基本的聽道就要行道都做不到,就像買到最新鮮上等的魚,回家卻擺著不吃。
既然這樣,那什麼才是最好的道理呢?
就是經過自己去實踐,自己體會之後,真正感受到神的同在,生命得到豐盛,
再從裡面湧出的活水江河。
好像約伯說的那句話:從前風聞有你,現在親眼見你。
聽得再多,都不是自己的,都還是別人的。
只有行出來了,就成為自己的,而且益處很多,就像結了三十倍、六十倍、一百倍的果實。

全站熱搜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NathanPostArt 的頭像
NathanPostArt

Nathan PostArt 生活簡單的時候才能看出品質

NathanPostA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